我们都知道维生素D对人体的肌肉骨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而缺乏维生素D可能表现为软骨病,老年人的话则会骨质流失、肌肉无力、跌倒和脆性骨折。那么如何科学的补充维生素D呢?小编整理了如下的建议。
1、建议中国健康执业人员与美国医学研究院、英国骨质疏松学会和澳大利亚骨矿学会等同道持相同观点:
血清25OHD < 30 nmol/L(2.5 nmol/L = 1 ng/mL),为维生素D缺乏(Vitamin D deficiency);
血清25OHD 30~49.9 nmol/L,在一些人群中为维生素D不足(Vitamin D inadequacy or insufficiency);
血清25OHD≥ 50 nmol/L,在几乎所有人群中为维生素D充足。
需说明:由于在临床中对于普通个体的维生素D实际需求量并不清楚,为了保证个体的维生素D状况足够或潜在益处,医生也可建议使个体的维生素D达「适宜」状态,血清25OHD可能需50~75 nmol/L或更高。
2、检测血清25OHD是评价维生素D状态的最好方法。当有临床证据怀疑患者有维生素D缺乏症时,就应该进行25OHD检测。血钙、甲状旁腺素和碱性磷酸酶异常时,通常在维生素D缺乏症的后期才表现出来。
3、推荐进行血清25OHD检测的对象:
通过维生素D治疗可能改善病情的骨病患者;
在特殊治疗之前,需矫正维生素D缺乏的骨病患者;
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肌肉骨骼症状的患者。
4、骨质疏松症或脆性骨折患者,可能在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口服抗骨吸收药物治疗,对其进行常规维生素D检测可能没有必要。
5、根据血清25OHD值,结合临床高危因素,决定个体是否需维生素D治疗。口服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缺乏症的首选治疗方法。
6、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,应该根据患者特征、病情状况,同时结合维生素D制剂和剂型、维生素D检测、以及季节等因素,综合考虑治疗方案。
7、当需要快速矫正维生素D缺乏,如患者有疾病症状、或准备开始高效抗吸收药物治疗(唑来膦酸Zoledronate或狄诺塞麦Denosumab),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在固定负荷剂量的基础上,随后规则维持治疗。
负荷量方案:维生素D总量30万IU;可以每周分开给予,或在6~10周内每日给予。
维持治疗方案:维生素D剂量800~2000 IU/日(偶尔可达到4000 IU/日);每天给予,或较高剂量间歇给予。
8、当维生素D缺乏的矫正非紧迫时,或当补充维生素D同时口服抗骨吸收药物,或许可以进行维持治疗方案,而无需使用负荷剂量。
9、维生素D负荷量补足后1个月,或开始维生素D补充后,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显露,此时需检测校正血清钙。
10、—般不需常规监测血清25OHD,但某些情况需进行维生素D检测,包括患者有维生素D缺乏症状、吸收不良、怀疑用药效果不佳等。
11、皮肤日光曝露是人类天然预备的最有效维生素D来源;日光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量受多因素影响,如曝露时间、曝露时间长短和面积、季节、纬度、年龄、性别、皮肤颜色等。
12、如果个体很少曝露日光,应该从食物和添加剂中获得足量维生素D,进行维生素D添加补充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600 IU/日;维生素D缺乏症高危人群可能需更高剂量。
日本研究结果显示,相对于血浆中维生素D浓度最低的那组,浓度最高的人群患癌风险下降了22%。因此学会科学补充维生素D,对我们的身体有着深远的意义。祝愿大家,身体健康。
(和光)
热门标签: 关节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