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结核病,结核病进一步严重下去,可能有转化为骨结核的危险。骨结核早期的症状并不典型,多数患者易忽略从而耽误治疗。目前骨结核,已成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类疾病,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。今天请跟随小编,一起来深度了解下吧。
骨结核病因多为正气虚弱,筋骨局部伤损,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。祖国医学因其病发于骨或关节,消耗气血津液,致使后期形体嬴瘦,正气衰败,缠绵难愈,故名骨痨。又因本病成脓之后,可流窜他处形成寒性脓肿,破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,故又名流痰。
本病多见于前儿童和青少年,大多数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。10岁以下,特别是3-5岁的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。发病部位多数在负重大、活动多、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。发病于脊柱繁荣骨痨最多,约占所有骨痨的一半,其次是膝、髋、肘、踝等关节。四肢张骨干、胸骨、肋骨、颅骨等则很少发病。
骨痨在清代以前的文献中,大多混淆在阴疽、缓疽、流注、鹤膝风等病症中。直到清代,才逐步明确地把它从阴疽、缓疽等病症中区分出来,并以“痰”命名之。如清《疡科心得集》曰“附骨痰者,亦生于大腿之侧骨上,为纯阴无阳之证,小儿三岁、五岁时,先天不足,萨那阴亏损,又或因有所伤,致使气不得上升,血不得行,凝滞经络,乃刺破后,脓水清稀,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,肿仍不消,元气日衰,身体缩小,而显鸡胸鳖背之象。清《医门补要》、晚清《外证医案汇编》对骨痨的病因病机进一步作了较详细的论述,明确指出“痰”因正虚之体,遭外邪入侵和损伤而发。
现代一些将病变在骨骼的骨痨称之为骨结核,病变在关节的骨痨称为关节结核。
骨结核的症状可以分为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。
全身症状大多表现为低热、倦怠、盗汗、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中毒症状。仅有少数病人除上述症状外,呈现急性发作,高热39度左右。
局部症状如下:
随着骨结核病变发展,骨关节或脊椎骨质的破坏,上述特有的姿势持结不变且进一步发展,关节活动进一步受限而出现畸形,骨结核多出现成角后凸畸形。
骨结核局部肿胀易于发现,皮肤颜色通常表现正常,局部稍有热感。关节肿胀逐渐增大,肢体的肌肉萎缩,患病关节多呈梭形。
骨结核初期局部疼痛并不太明显,当病变发展刺激或压迫其邻近的神经根,为了减轻疼痛,患部肌肉一直处于痉挛状态借以起保护作用。当骨结核病人体位改变时,尤其是在夜间熟睡失去肌肉痉挛的保护时,疼痛症状会更加明显,小儿常常表现夜啼等现象。
一般情况是比较早就会出现的,主要原因是为了减轻骨结核患部的疼痛,各关节常被迫处于特殊的位置,如颈椎接核常用两手托下颌。骨结核患者肌肉出现保护性痉挛,致使弯腰困难而小心下蹲拾物等特殊姿势。
本文主要介绍了骨结核病的病因、症状,后面小编会继续针对该疾病做深度报道。希望这个系列的文章,能够为大家答疑解惑。祝愿大家,身体健康。
(和光)
热门标签: 关节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