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姑娘是运动达人,每天清晨坚持练习瑜伽,下班后还喜欢和同事们一起团体活动——羽毛球,雷打不动每周两场。有次羽毛球比赛中,为了救球,膝关节“咔”地一声,把自己都吓了一跳,试着活动了一下,虽然有点儿疼,但也不是那么严重,悬着的心才放下来。可是过了一段时间,走路突然觉得不那么自如了,上下楼也不利索了,赶紧去医院,针灸、推拿、热敷地忙了好一阵子,感觉好了。不过一两个月,又开始不舒服了,于是再去医院,还是那个套路,就这样,膝盖疼的毛病算是落下了,反反又复复……
毛阿姨的老“关节炎”就别提了,常年膏药不断,夏天也要穿秋裤,就怕着凉,因为一着凉,说不清道不白的那种挠心的隐痛,太难受了……
像刘姑娘和毛阿姨这样的,非常多见,所以,人们通常认为关节疼痛治不好,尤其是断不了根儿,就是容易反复发作的,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?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
关节,就是骨头与骨头相连接的“接头”,所以,关节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,或者最早出问题的地方,或者最被牵累的地方,就是骨头与骨头相接触的“面”,医生把它叫做“关节面”,其实就是“接头的表面”,为什么这个“面”最容易出问题?因为关节一动,这个“接头面”就必须磨擦一次呀!“接头面”是什么东西呢?就是关节软骨!
关节软骨,脑洞打开一下哈!我们都吃过猪的“筒子骨”,筒子骨端头是不是有一层白色的薄薄的脆骨?这个就是软骨,我们用牙可以咬得嘎嘣响的。
关节软骨被磨损到一定程度,就会变薄,变脆,倘若遇到外力作用,就容易出现裂痕,裂缝,甚至脱落,就像一面被锤子蹭过或砸过的墙面,先是墙皮出现裂缝,然后慢慢地就会脱皮。
关节软骨出现裂缝后,自己很难修复愈合,不像我们的手,不小心被割了个口子,按压止血,1~2天,就会结痂,然后痂脱落,受损的皮肤就几乎修复如初了,因为手的皮肤下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,营养供给充分,非常利于伤口自愈合。关节软骨则不一样,没有血管,没有神经,没有淋巴(可不可以被戏谑为“三无”产品?),营养难以抵达,自愈合?呵呵,太难了哈!这也是我们常听说“软骨受损不可逆”的原因。所以,一方面,软骨受损难以自愈,另一方面,因为软骨没有神经,所以受损的早期,我们并不会有太多明显的不适感,在这种不知情的情况下……
我们跟没事儿的那样,继续使用关节呀,也就是说关节软骨还在继续磨损,直到局部磨没了(就像衣服袖子肘那里磨出了一个洞),露出了下面的骨头,医生把它叫做“软骨下骨”,骨头是有神经的,这时,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了,有疼痛感了。
软骨下骨受伤后,继续使用关节,进一步磨损,软骨下骨持续被刺激,本能的应激反应,就会出现骨质增生,医生把它叫做“骨赘”,俗称“骨刺”,这时,问题就更严重了,因为骨刺会反过来刮擦软骨,加速软骨的磨损甚至剥脱,造成更大面积的软骨下骨裸露,这下子就形成了“恶性循环”……
不仅如此,脱落下来的软骨,在关节腔里像老鼠一样四处游窜,医生把它叫做“游离体”,俗称“关节鼠”,一旦“游离体”卡在关节某处,关节就不能动了,会感觉到锥心的剧痛,这时就需要做关节镜手术,把游离体取出来……
软骨下骨被刺激,滑膜也会被刺激,产生炎性反应,就是所谓的“滑膜炎”,滑液分泌和吸收发生异常,分泌得过多了,就会导致关节肿胀……
总之,各种问题接踵而来,体感上,疼痛明显加重……当软骨几乎磨损殆尽时,医生就不得不宣告要做“人工关节置换”了。什么意思?就是说爹娘给的关节已经用废了,必须换人工的了!
所以,像刘姑娘那样,膝关节受伤了,一开始没有太强烈的不舒服,不当回事儿,但其实关节软骨已经受伤了,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复,捱到感觉到疼痛了,伤到的就不仅仅是关节软骨了。
说到这里,我们是不是该举一反三,小结一下:
1、常见的关节疾病,诸如创伤性关节炎、退行性关节炎(也叫作骨性关节炎)、滑膜炎、髌骨软化症(全称髌骨软骨软化症)、关节积液、骨髓水肿等等,多起因于关节软骨受损,发展于受损的关节软骨未被及时修复;
2、受损的软骨难以自愈合;
3、受损的软骨不及时被修复,则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;关节疼痛反复的根本原因,是关节软骨受损且没有及时被修复;
4、关节软骨受损的早期阶段,症状往往不明显,很容易被忽视;到中期阶段,时好时坏,很容易被拖延;到晚期阶段,苦于手术“威胁”;为了保障关节经久耐用,避免关节置换,关节损伤一定要早发现,早治疗,不拖延。
接下来,大家一定很关切,既然关节软骨难以自愈合,那总要想办法帮助修复受损的软骨呀,总不能认怂,坐以待毙吧?嗯,勇气可嘉,点n个赞!
可是,怎样才能修复软骨呢?
未完,待续下篇《修复关节软骨的正确姿势
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