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卫生条件改善、健康管理进步与医疗水准提升,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地攀升。长寿是好事,但是独立生活能力下降,与生命品质变差就不美了,其中运动与行动的功能好坏是决定我们幸福与否最重要的议题。而退化性关节炎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阴影。
退化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中,年龄并非唯一的考量,举凡性别、基因与环境、身体质量指数、职业与伤害、过劳与健康管理等都会影响退化的速度与整体表现。
至于退化的组织,则包括骨骼(骨质疏松)、关节(关节炎)、肌肉(萎缩)、软组织(僵硬)、血液循环(不良)、视觉(模糊)、神经反应(本体感觉迟钝与反射变慢)、脑部功能(无法认知环境危险与平衡感变差)等。
正常的膝关节从儿时起会随运动训练与身体需求而逐步成长,如果没有疾病与伤害的影响,关节软骨约20岁时会达到最大的强度,带动膝关节的肌肉约在30岁达到颠峰,但骨头的颠峰则约在35岁时才会达到。颠峰以后的组织如果不能维持,则会逐渐退步,这就是退化性关节炎的开始。
膝关节退化的部位有3处,包括内、外侧股胫关节与髌股关节,依磨损不同各处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,对于身体外形的改变与活动功能的影响也各有差异。膝关节退化的组织变化包括软骨本身失去弹性,且因为磨损而逐渐变薄,使得关节间隙变小,如果内外侧退化程度不同,就会造成O或X型的畸形腿。另关节液的新陈代谢与润滑效果也会渐渐变差,严重时还会合并发炎,造成关节肿胀及疼痛。另由于软骨下方的骨头受力增加,为了减压,骨头会向外增长以扩大接触面积,骨刺便因此而生。
又因负重的力量直接作用到软骨下方的骨头,使其发炎、变性、硬化、坏死,甚至产生囊状空洞。这些退化症状会使得患者外形变化,活动能力下降,也会感觉疼痛不适。
膝关节退化的程度可依严重度来分级,也可依急慢性来区分。患者的症状若是处于早期或急性期,通常会因适度休息后便有所改善,若被误诊为一般伤害,没能及时进行健康管理,等到症状严重时才求医,这时所能提供的医疗处置就很有限了。
提高全民对退化性膝关节炎的认识,建立健康管理的正确观念与生活调整,以减缓退化的速度并减轻症状的程度,对提升个人生命品质很有意义。
热门标签: 关节百科